一、日常清洁:防微杜渐,保障基础性能
腔体与滤网清理
操作步骤:实验室洗瓶机每次清洗完成后,打开舱门,取出垃圾收集杯,倒出残留的碎玻璃、颗粒物或絮状污垢。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清洁腔体底部滤网,避免堵塞排水管路。
关键点:
滤网堵塞会导致排水不畅,引发设备报错或清洗液残留。
清洁后需确保滤网完全干燥再装回,防止细菌滋生。
喷淋臂检查
操作步骤:手动旋转喷淋臂,确认其转动灵活且无堵塞。若发现喷孔堵塞,用细针清理或拆下喷淋臂用软毛刷刷洗。
案例:某实验室因未定期清理喷淋臂,导致清洗液喷洒不均,部分器皿清洗不彻底,实验数据出现偏差。
门封与外围清洁
操作步骤:用湿毛巾蘸取专用清洁剂擦拭门封边缘及设备外围,避免残留试剂腐蚀不锈钢表面。
注意:禁止使用含氯或强酸性清洁剂,以防损坏密封件。
二、季度检修:深度维护,预防潜在故障
润滑与紧固
操作步骤:
对进瓶系统、出瓶系统的轴承每班加注润滑脂,链盒驱动轴每两班加注一次。
检查各变速箱润滑情况,每季度更换润滑油(如使用齿轮油)。
工具:润滑脂枪、油壶、内六角扳手。
管道与泵体检查
操作步骤:
检查供水管道、排水管道是否有老化或破裂,更换破损管道。
拆卸排水泵,清理泵内杂物(如玻璃碎片、清洗剂结晶),检查叶轮是否磨损。
数据支持:某实验室统计显示,30%的排水故障由泵体杂物堆积引起。
电气系统检测
操作步骤:
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是否稳定(额定值±5%)。
检查控制面板连接线是否松动,触摸屏或按钮是否灵敏。
安全提示:检修前务必切断电源,佩戴绝缘手套。
三、故障排除:快速响应,恢复设备运行
清洗效果不佳
可能原因:
喷嘴堵塞:用细针清理喷孔,或拆下喷嘴浸泡在醋酸溶液中除垢。
清洗剂不足:添加适量清洗剂至指定液位,避免泡沫过多影响清洗。
温度设置错误:检查加热元件是否正常工作,调整水温至程序要求范围(如60-80℃)。
案例:某实验室因未及时更换老化加热管,导致清洗液温度不足,器皿残留有机物,影响后续实验。
噪音过大
可能原因:
内部零件磨损:检查水泵、风机轴承是否损坏,更换磨损件。
安装不稳:调整设备水平度,确保四角支撑脚与地面接触均匀。
工具:水平仪、轴承拆卸工具。
漏水
可能原因:
密封件老化:更换门封或管道密封圈(如O型圈)。
接头松动:用扳手拧紧各管道接头,确保无渗漏。
预防措施:每季度检查密封件状态,提前储备备用件。
控制面板失灵
可能原因:
按钮损坏:更换故障按钮或触摸屏。
控制板故障:重启设备或恢复出厂设置,若问题依旧需联系厂商维修。
操作禁忌:禁止非专业人员拆卸控制板,以防电路短路。
四、维护保养误区与建议
误区:
“不锈钢材质无需保养”:实验室洗瓶机长期接触酸碱清洗剂,需定期清洁防锈。
“故障后维修即可”:预防性维护可降低30%以上的突发故障率。
建议:
建立实验室洗瓶机维护档案,记录每次检修时间、更换部件及维修人员信息。
定期培训实验室人员,提升故障识别与基础维修能力。